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丽江市2021年71个重大项目)

定融评测网 203 0

本文目录一览:

城建投公司是做什么的

城投公司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简称,是中国主要城市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制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它起源于1991年,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能,是一个特殊的市场经营者。这些城投公司大多不盈利,属于公共机构性质或国有独资公司。他们通过政府补贴获利,属于政府性质的特殊市场经营者。

扩展资料

城投公司的融资分为:

(1)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客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等)提供的贷款。其资金,目的、金额、期限、利率等。由代表金融机构发行、监督使用和协助回收的。金融机构只收取手续费,风险全部由客户承担。

打个比方,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加了一个银行,形成了甲公司到银行到乙公司的贷款流程,这是合法的。

(2)债权转让

债权转让是合同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全部或部分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比如A公司现在对B公司有200万元的债权,但是这笔钱要3个月后B公司才会支付。但由于A公司急于扩大生产,急需这200万元,C公司可以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转让A公司的债权,转让对价为200万元及利息。这和C公司直接贷款100万给A公司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是债权转让所以是合法的。

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 国寿寿险切实履行国有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近年来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保险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 社会 管理、价值创造等方面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的作用持续增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的重要力量。保险资金运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民生建设等领域,不断 探索 新方法、取得新成果。

作为国有控股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勇担责任使命,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立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规模累计超过3万亿元,用实际行动彰显国企担当。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

保险资金在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和资本市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的能力。近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2016年起,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出资200亿元助力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以及扩能工程和储气库等建设。该工程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全长2229千米,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是连接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的天然气长输管线,惠及亿万城乡居民。 社会 资本的介入将有利于提高中石化天然气管网建设能力和市场化管理运营能力,助力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

2020年,中国人寿投资中国交建旗下的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本项目的落成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连接“一核”(东部核心区)和“一极”(金普新区)的快速通道,有效缓解市区进出交通“瓶颈”,推动钻石港湾和两岸一体化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采用了“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建设技术,是国内继港珠澳大桥后的第二条跨海沉管隧道,被誉为“大连市的超级工程”,入选了国家发改委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将有利于大连市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促进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发展。

2021年,中国人寿出资15亿元投资云南交投基础设施债权投资项目,支持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昭通至会泽公路(以下简称“昭会高速”)改扩建工程项目。昭会高速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南北纵线“昆渝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昆明通往“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凉山州的必经高速公路。昭会高速的建成通车,对于加强云南与凉山州的互联互通,促进凉山州与外部地区的客流、物流和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22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通过乌市综合管廊基础设施债权投资项目出资10亿元,投资乌鲁木齐的地下综合管廊,推进乌鲁木齐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及供给水平,全面助力西部大开发战略。

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丽江市2021年71个重大项目)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内优质企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保险机构资金优势,较早的形成了以投资符合国家“ 科技 强国”战略部署项目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推动中国人寿 科技 国寿和综合化经营战略落地。

2016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参与投资了 科技 部与国投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的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基金。该基金是一支专门聚焦服务于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成果转化的基金。该项目的落地很好的贯彻落实了国寿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速推动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应用的实现。

同年,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 健康 中国”的战略部署,把握医疗 健康 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资了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设立的国寿大 健康 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积极布局基础医疗服务、新兴生物医药、数字医疗等产业龙头企业,助力国家医药 健康 领域的创新发展。

在上述基金良好运营基础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持续加大 科技 创新及其应用领域的投资布局。2021年投资参与了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中国人寿 科技 创新基金。在年内拟参与国投集团、 科技 部联合广东省政府发起设立的新一期 科技 成果转化基金。基金在坚持围绕硬 科技 、 科技 创新的投资方向外,高效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 科技 成果,对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服务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及小微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高水平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支持国有企业增强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2019年,出资90亿元领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核心清洁能源投资平台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黄河水电”)混改暨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青海黄河水电是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是西北电网的核心支撑电源企业,同时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支撑点。该增资款项用于青海黄河水电发展主业,支持与清洁能源相关的产业投资项目、产业升级及转型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偿还贷款等。该项目是当年度最大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的重大实践。

在新冠疫情下,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迅速推出并全面推广“关爱保”专属团体保险保障方案,对现有团体意外险产品扩展因感染新冠病毒导致的身故和伤残责任,进一步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特定时期企业项下员工人身安全,积极帮助企业铸牢风险防控屏障,共同抗击疫情,渡过难关。针对中小微企业特殊时期困难,为方便小微企业在特殊时期为其员工购买其他商业性员工福利保险,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针对小微企业的“员福保”专属方案实现线上无纸化投保,推出免“面”受理服务。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继续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 社会 “稳定器”作用,坚持为民情怀,在高站位服务国家大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金融活水”高效直达企业与民众,为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云南旅游市场概况(写计划书需要的项目背景) 2、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云南省旅游业经济运行情况

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云南省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14年,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5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其中海外旅游者525万人次,同比下降1.6%;国内旅游者2.8亿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同比增长26%。旅游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523.38亿元、470.64亿元、395.38亿元、154.23亿元、551.73亿元,游览花费达346.36亿元,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根据旅游强省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亿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达8500亿元。

你201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属机关转变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标志着旅游业在云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强化,实现旅游事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为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大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2014年,云南确立了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打破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界限,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把云南旅游产业打造成集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为一体、产业增加值超万亿的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按照大旅游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云南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旅游业将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表:云南“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具体内容

一心昆明建成国际著名的观光度假胜地、商务会展基地和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内外游客集散中心

六区滇中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边境旅游区、滇西南澜

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土

高原旅游区

九廊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尔各答和滇桂、滇黔、

滇渝、滇藏9条旅游走廊

资料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兴业证券

目前,云南旅游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和民营等多种资本参与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在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上,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假设“111226”工程(即1个新国际会展中心、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十大国家公园、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重大项目和60个旅游小镇)。2014年,云南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314.8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17个,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完成投资70亿元,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22亿元。

以昆明市为例,2014年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昆明市投资3亿元以上旅游重大项目43个,预计总投资1658.43亿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资14.18亿元,较上月增加7.95亿元,1-12月累计完成投105.14亿元,项目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349.51亿元,投资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3个,累计完成投资94.47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数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完成投资51.1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的48.6%,引领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二、云南旅游业投融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旅游业与金融的关系就密不可分,无论是旅游企业的发展,还是旅游者的出行,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金融与旅游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在融资、并购、支付结算等方面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旅游企业除了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融资外,还可以依托电商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等平台融资,拓展发展空间。可以看出,金融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环境更加有利,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又有庞大市场需求,还有金融机构、旅游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

三、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打造品牌、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旅游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建设旅游强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资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游业贷款余额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累计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各类债券融资18.4亿元;以景区门票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余额4.6亿元;引进社保基金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余额10亿元。2015年5月28日,由云南怡美实业控股集团等32家云南龙头旅游企业联合发起,六百余家旅游企业加入的云南旅游商会成立。商会将创立商会旅游项目库,建立与金融投行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各会员单位融资创新,增强会员融资能力与融资规模。

(一)银行信贷

银行机构通过发放贷款的形式,有效解决了云南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得以顺利推进。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30.48亿元,用于支持云南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虽然只占到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2%,远低于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云南旅游融资“瓶颈”问题,对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银行投资额增加到554.11亿元,占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8%,远远高于外资和政府投资,银行业明显加大对云南旅游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结构的优化。截至2013年末,云南省旅游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持续增强。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加大产品创新,引导信贷资源向文化及旅游产业倾斜,为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云南省分行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余额达66.26亿元,比年初新增8.09亿元,贷款增幅达到了14%,是融资增长最快的市场领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银行与云南城投集团共同签署了5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重点关注领域是云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等。

(二)资本市场

云南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宽了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云南省已经有两家旅游企业在沪、深上市———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大批旅游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正在抓紧开展上市准备工作。此外,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2012年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年会上,中信信托、首创华夏、中恒聚信和星耀集团联合宣布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投资昆明嘉丽泽地区,打造多样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中信信托、首创华夏和中恒聚信将依托各自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国际金融资本的规模优势,同时结合星耀集团在昆明本土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在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全国全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下,深度开发嘉丽泽生态旅游度假区。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托公司发起设立“天启330号云南城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云南城投集团计划出资10亿元,参与“天启330号”,并通过天启330号信托资金与安盛创享公司、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云南安盛创享旅游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出资总额为31.2亿元,通过基金形式投资于旅游项目,充分发挥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促进功能。

(三)金融服务

云南各大旅游城市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进而推动云南全省实现“刷卡无障碍”,让国内外游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银行磁条卡,成为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云南省20家商业银行均已开始发行金融IC卡,累计发卡1150.96万张,全省42.02万台POS终端和12955台ATM终端,99%以上能够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张金融旅游信用卡———“中银云南惠游卡”,该卡是一张联名信用卡,是云南省首个旅游业与金融业合作、符合PBOC2.0标准的云南旅游主题信用卡芯片产品,定位于庞大的旅游消费客户群体。该卡既具备金融服务功能,又具备旅游服务功能,集信用卡消费、电子现金小额支付、旅游景区二维码门票等众多应用于一体。持卡人不仅可以在云南省100多个景点及500多家商户享受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优惠价刷卡服务,还可以在全国近千家景区景点、近百家指定酒店、千余家吃住娱购等商户刷卡消费,该卡的推出为持卡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务。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从云南省旅游开发建设来看,政府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旅游项目都是由政府直接进行财政拨款,为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另外,云南省也会采取一些金融手段,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为旅游开发投资提供新的渠道。在国家开发银行与云南省政府进行的第二轮开发性金融合作中,国开行向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36个旅游项目投放25亿元的贷款,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国开行又与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借款人签订了借款合同,针对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建水县文庙景区等139个旅游项目提供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国家旅游局与国开行曾于2010年共同签署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藏、滇、川、青、甘五省区旅游业发展;云南省政府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丽江、腾冲等重点旅游地区发展。2015年3月31日,弥勒市相关领导与国开行云南分行商谈红河水乡PPP项目事宜,此次商谈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加快了红河水乡PPP模式融资步伐。

四、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存在问题

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大致包括这样几种:政府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通过市场融资、民间融资等。对于云南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的省来说,其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投融资主体不足、投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方式单一、投融资环境落后等基本状况。

(一)旅游业投融资主体不足

政府介入较深。云南旅游业融资较长时间由政府主导,行政色彩较强,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其它市场主体难以进入和参与竞争。政府指令性的投资和融资往往忽视了经济规律,造成了一大批经济效益不高的旅游项目,无法将资金收回用于再投资,同时也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政府专注于具体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出现了公共服务缺位,旅游业融资环境的建设缓慢,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弱化等问题。因此,政府对旅游业的介入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平台效果不足。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和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作为云南省级的旅游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和开发,以及对重点景区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充分发挥融资功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本,但效果尚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平台的规模实力还不够大,注册资本有限,政府承诺的追加投资并没有兑现,导致对云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资金占到主导地位,缺乏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陷入新建项目及经营性项目之中,资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资—退出—再投资—再退出”的运行机制不能有效发挥,牵制了有限资金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缺乏风险主体。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与银行强调的收益与安全并重的一贯原则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项目不能有效利用银行贷款这一重要融资方式。云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宝贵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中又蕴藏着很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而对于风险投资主体而言,有市场需要,就意昧着存在投资需求,就存在着可追逐的巨额利润,此二者的结合存在着现实基础。因此云南旅游业发展亟需风险投资主体的参与,以解除资源富裕而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

信用担保缺乏。中小旅游企业是云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目前云南中小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等一系列的问题。担保机构在推动中小旅游企业与银行合作方面,桥梁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云南尚未成立专门的中小旅游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且缺乏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二)旅游业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内源融资不足。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云南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和企业自我积累与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利润留存率普遍较低。另外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的思想,很少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用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资。

直接融资较少。云南旅游业融资结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旅游产业发展开辟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旅游业作为云南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需要重点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丰富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此外,还需要整合云南现有上市公司资源,加快资产重组步伐,运用定向增发和配股、可转债等手段从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债权融资较低。云南旅游企业一般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的首先途径,极力扩大发行额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现金支付,多以配股为主,把股票市场作为一块免费的蛋糕,都试图切得更大的一块。究其原因,上市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发行股票可以永远的占用这部分资本,不必像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那样到期要还本付息,又不存在因无股利支付而导致 的风险。而且,我国股票市场上长期存在只进不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得股票融资在我国成为一种近乎无风险的融资方式。而债券融资是一种硬约束,企业面临着作为债权人的市场投资者的监督和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在债务无法偿还时,企业就会 ,因此债券融资比例较低。

民间投资难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但仍有大量民间资本游历于正常金融体系之外。云南的民间资本的活动也较为活跃。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后的观念和认识,这部分资金极少能够投入当地所需的经济建设,大多从事私人高息借贷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许多地方频频出现非法集资或借集资之名而行之事。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许多地方由于资金的短缺而无法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开发的情况。非常明显,游历的民间资本和开发建设之间需要构建一座畅通的桥梁。 

最新参考资料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地方政府 化解债务怎么搞的新花样?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随着又一批信用风险事件的爆发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市场对债务化解工作高度关注。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的弱资质城投企业,曾经激进扩张的高杠杆房地产企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再融资压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从理论上来看,化解债务的方式包括债务偿还、债务重组、债务置换、债务转移、债务消灭等。1、债务偿还方式,要求有足够的资金。新增资金要么来自经营流入、资产变现或再融资。而对于融资困难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没钱。2、债务重组,即与债权人进行商量,通过削债、展期、利率调整等方式改变债务支付约定。债务重组经常遭到债权人的反对,尤其是削债等手段,根本无法通过债委会表决。3、而债务置换,要求具备一定的再融资能力,能够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甚至是永续债务、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甚至无息债务。通过拉长时间来缓解短期偿债压力。4、债务转移,将偿债主体由偿还困难的A换成能够偿还的B,降低A的债务压力和负债率。5、债务消灭,要么将债务直接灭失,比如 重整或清算,要么就是债务转换成权益,不需要偿还。

而实际上主要的化债手段包括还钱、展期、削债、置换、转股、 等。转股是近几年很流行的方式,新一轮债转股2016年重新启动以来,四大AMC和各地方AMC、各银行系AIC已经有很多案例实践。虽然 方式化债最为彻底,但是 周期较长,流程复杂,债权人损失也最大,也是债权人最为抗拒的方式。它也可能对于区域信用有较大的消极影响。比如辽宁省频发的 事件包括华晨 汽车 、沈机床、沈公用 事件对于当地债券再融资影响很大。

那么近些年地方政府有哪些化债新手段呢?

2019年10月18日,贵州省金融副省长带队(包括贵州省水投、遵义道桥、遵义交旅及贵安开投)前往上交所举行债券投资人恳谈会及路演,对于当地城投公司再融资安排及债务化解等方面内容进行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了明确表态。贵州省将确保全省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如期兑付,支持贵州省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省融资担保公司”)为全省公开市场债券发行提供担保增信,同时设立了注册资本金为600亿元的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省国资公司”)。省国资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600亿元,实收资本100亿元,由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金控集团”)100%控股,实际控制人为贵州省财政厅。未来贵州金控集团将积极助力全省各市县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2020年9月15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会议通过控股子公司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开展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的议案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2020年9月16日,茅台集团宣布拟发行150亿元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收购贵州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2月25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茅台集团拟将其持有的贵州茅台5024万股(占贵州茅台总股本的4%)无偿划转至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省国资公司”),根据过户日收盘价计算,该部分股权市值587.48亿元。

2021年3月11日,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告,贵州省国资委将所持贵州高速集团10%股权无偿划转给贵州金控集团。工商变更完成后,贵州国资委持有贵州高速集团75.27%的股权,贵州茅台集团持有贵州高速集团14.74%的股权,贵州金控持有贵州高速集团10%的股权,工商变更登记日为2021年3月9日。

茅台化债的核心,是利用“贵州茅台”这一优质资产来化解债务风险。既可以是把茅台股票注入融资主体,提高其资产质量,也可以直接由贵州茅台来替代融资,而后将资金提供给关联公司,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当前越来越多的区域开始将白酒企业股权进行划转也是同样道理。这一手段不仅可用于化债,也可用于充实社保等。

2021年3月2日,天域生态(603717.SH)公告,与新蒲发展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新蒲发展公司以贵州新蒲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11,000万元(19新蒲03期债券(债券代码162347)债券抵付同等金额的应付公司工程款。天域生态在债券持有期间,既不行使回售权,也不得以非公允价值转让债券。天域生态以工程款欠款认购云南信托相关产品,并指定用于投资债券。

通过金融资产化债,工程企业拿到了更有保证的金融债权,对于工程企业更有保障性。当然在 清算中,工程款在偿付中属于优先类债权,而金融债权属于普通债权。而城投公司则将经营性应付账款转为金融负债,对于城投公司债务结构并无实质改善,估计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吧。

2017年,山西交通政府性债务规模超过2000亿元,且总体债务成本高、期限短、非标比例大,涉及金融机构众多,尤其自2018年开始进入还贷高峰期,地方债务风险巨大。山西省政府在通盘考虑之后,决定整合高速资产、组建山西交控集团。在2017年7月获批筹建之后,山西交控集团于2017年11月便挂牌成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并同时资产整合、债务重组两件大事。

资产整合方面,加快对山西路桥集团等划转资产的整合,将从山西交通厅划转的34家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公司重新整合为16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整合资产规模达4000亿元左右,并一举成为除国投公司外山西规模最大的省属重点国企。山西交控集团还对全省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综合收益。山西财政还对山西交控集团分年分批进行大规模注资,尽快完成500亿元注册资本金确认工作,大幅改善了山西交控整体负债状况和市场融资能力。

债务重组方面,在山西交控正式挂牌之后,山西省便通过召开债权人大会等方式,着手将高速公路债务主体变更至山西交控集团,加快完成政府性债务向集团的平移工作。同时与各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谈判,最终于2018年12月与国开行牵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参团的银团正式签订了《银团贷款协议》,债务重组规模最终达到2607亿元左右,每年将因此可减少利息支出30亿元左右。至此,山西高速公路高成本债务基本得以置换,消除了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成为2018年全国高速公路债务化解的成功案例。

2020年9月29日,为发挥山西省能源企业产业集群优势,提高集中度,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山西省委决定对山西省属煤炭企业进行深度改革重组,组建晋能控股集团。10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新成立的晋能控股集团注册资本500亿元,资产总额1.1万亿元,职工47.3万人,煤炭产能近4亿吨,电力装机3800万千瓦,注册地在山西大同,下设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电力集团、装备制造集团、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研究院公司、财务公司6个子公司。集团将聚焦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三大领域,重点做优煤炭产业、做强电力产业、做大高端化智能化装备制造业,真正实现优势真优、优势更优、优势常优。后续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阳新材料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原阳煤集团)相关资产也将陆续被整合。

受永煤债券 和冀中能源展期事件影响,债券二级市场信心受挫。2021年2月24日至3月2日,山西煤企债券在二级市场出现抛售情况,多笔挂单价格低于80元。2021年3月5日,新闻媒体报道,山西省级层面正组织有关金融单位,酝酿建立省属煤企折价债券回购长效机制,以有效应对二级市场债券价格异动,维护省属煤企债券价格稳定,相关方案已形成初稿。

折价债券回购实属山西应对 压力的无奈之举。债券二级市场收益率高企,债券一级发行遇阻,甚至有消息称煤企已经转向了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虽然山西一直强调“自2016年以来,山西省属企业7000多亿元债券全部按期兑付,没有出现一笔 。目前,山西煤炭产量创 历史 新高,煤价高位运行,特别是改革重组以后,山西煤企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质量效益提升,发生债券 可能性不大。”但市场信心并没有那么快恢复。

虽然折价回购债券至少给了市场一定的信心,但实际效果可能还要大打折扣。对于民企来说,只要自己能还钱,折价回购债券能大幅赚取价差收益,降低融资费用,因此民企很有动力去搞回购。比如3月1日,阳光100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阳光100中国”)公告,阳光100中国已于公开市场回购并注销2018年发行的本金总额为7.5亿港元2023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还有很多民企股东在转债发行时搞短线交易也是如此。

但是对于国企来说,债券回购的出发点和收益都没问题,但是在国资国企的治理中始终面临着激励约束不相容的问题。债券回购具体实施中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谁来回购,是煤企自己回购,还是省属其他公司回购,或者省属企业交叉回购?资金怎么来,很多煤企本身面临着巨大的偿债压力,哪里有钱来进行回购?回购债券的收益怎么处理,是自己留存还是上缴省财政,是否构成企业当年的利润贡献,是否算做当年的利润考核?还有如果购买的债券主体最终 了,这笔亏损怎么处理?操作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问题都对应着“三重一大”事项的审批决策,晋能控股集团可能都没有自主权,只能是山西国资甚至山西省委省政府层面进行统筹协调解决。

2021年3月5日,一份名为《云南省国资委关于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评级相关事宜的函》在市场广为流传。因此市场传言,云投集团拟出售康旅控股44.9%的股权给另一家国有企业,本次股权出售由云南省国资委主导,试图缓解其短期流动性问题。截至2020年末,云投集团合并总资产超4780亿元,净资产超1680亿元,收入超1780亿元,是云南资产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投资控股企业。根据统计,目前云投集团存续债券44只,存续规模54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券规模有244.3亿元,集中兑付压力较大。2021年2月24日,云南省财政厅向云投集团现金注资10亿元,以增强云投集团资本实力。

云南康旅控股集团2020年10月挂牌成立,前身为云南城投集团。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云南康旅集团总资产2756.33亿元,总负债2175.4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266.36亿元,应付债券254.74亿元,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76.18%。未来1年内到期债券188.88亿元,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偿付压力。2021年2月24日,云南康旅集团将持有的闻泰 科技 (600745.SH)2652万股流通股协议转让云南工投集团,名义转让价款20.67亿元,实际该笔金额为云南工投集团给云南城投集团的借款本息,因此更像是资产变卖“以股抵债”。

2019年云南城投集团引入保利集团无果后,2020年5月,云南省国资委将持有的康旅控股部分股权注入云投集团。云南省政府曾表示,云南将推动全省康旅资源和股权向康旅集团“应注尽注”,同时通过资产重组、注资增信全力支持康旅集团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 健康 生活目的地”。截至目前,云南省国资委、云投集团分别持有康旅控股46.73%和44.92%的股份。

整体来看,不论是云投集团还是云南康旅集团短期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债券偿付压力。当前云投集团境内债成交收益率达到了19.16%(52D),美元债收益率31.82%(358D);云南康旅集团境内债成交收益率76.91%(80D),美元债收益率120.42%(1.07Y)。高企的收益率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其信用 的巨大担忧。

实际上在2020年6月,云南国资委就发文对省属国企债务进行清理。根据云南国资委发布的批示《关于省属企业到期债务情况的报告》,要求所有省属国企必须牢记严控新增债务,并且所有高于6.5%利率的债务,特别是大于7%的必须“千方百计换掉,并严禁再有类似”。严控新增债务方面,文件点名了云投集团、云南城投、云南建投、云天化四家省属国企。文件还要求,所有信托、资管及其他类的都要全部置换或还掉;所有省国企之间今后严禁相互借款、担保、更不能向私企借款担保,违者依规严处。

2020年3月,江苏盐城市发文《关于报送成本8%以上债务融资清退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称,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3月20日在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全体(扩大)会议上讲话要求,请各市属企业迅速开展融资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并制定成本8%以上融资清退工作方案,清退工作原则上要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2020年4月2日,江苏省泰州市财政局、国资委签发《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金出借、融资担保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市级国有企业每笔新增债务年化成本原则上控制在6%以内,各市(区)级国有企业每笔新增债务年化成本原则上控制在7%以内,各市(区)下属园区国有企业每笔新增债务年化成本原则上控制在8%以内”。

2002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有关部门就管控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征求意见,提出市级年内对7%以上的高成本债务全部置换出清,辖市区年内对8%以上的高成本债务全部置换出清;并明确2020年新增各类融资的成本红线。另外,市级国有平台公司原则上不得使用信托、融资租赁方式新增融资。在融资环境紧张时,经报备,可以适度采取信托、融资租赁方式作为除隐性债务接续之外的存量债务周转融资,但新增融资比例不得超过全年新增融资余额的5%;新增融资工具按最高不得超过同期同档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上浮15%控制。

而2019年的“镇江模式”,其主要设想是引入国开行的长期低息贷款,通过低成本的贷款置换区域内高成本的负债。其逻辑也是债务置换。

对2018年以来各地154个化债方案进行了统计分类。

笼统的计划(80个),方案只有纲领性和方向性的意见,没有可以落地执行的具体做法。如披露的方案为“统筹资金,偿还一批;债务置换,展期一批;项目运营,消化一批;引入资本,转换一批。”

有明确的计划(18个)。此类方案尽管仍然没有落地执行,但已经明确了具体应该如何去做,或统计披露了每种手段或每年应该化解的隐性债务规模。如重庆市合川区表示,10年化解155.51亿隐性债务,其中债务置换、借新还旧及展期61.52亿元。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表示要协调国开行帮助化解保障房、青城资本等公司债务,进一步拉长债务期限和降低贷款利率,减缓近三年偿债压力。

处于执行阶段的方案(56个)。有一部分方案是当地政府总结上一阶段的化债结果,或者是正在落地的化债举措,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我们将这一类统一划分为“处于执行阶段的方案”。如江西省上饶市经开区在2019年财政决算中说明,该经开区“通过预算安排偿还资金0.5亿元,通过公司经营性收入偿还2亿元,圆满完成当年(2019年)化解任务。”再如浙江省温州市“在全省首创政府存量隐性债务降成本置换新模式,首单10亿元债务节约利息成本2300万元。目前通过该模式已完成置换58.46亿元,节约利息费用2.6亿元。”

整体来看,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是比较主流的方式。2019年来广泛关注的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已经搞了两轮,试点县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这些债务压力巨大的弱资质区域。从宁夏永宁县建制县试点的案例看,第二轮建制县试点利用剩余地方债限额或新增限额发行再融资置换15年开始形成的隐性债务,突破了隐性债务不得置换的约束。整体看地方债置换隐性债务将会是长效机制,但受到法定债务率和限额空间的双重约束,规模不会很大。

而债务重组一般都需要更强资质主体的增信措施。比如2020年9月,河北建投集团牵头组建了河北省国企信用保障有限责任公司,并联合省内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河北省国企信用保障基金,基金总规模300亿元。主要面向省属国有企业在境内公开发行的债券,采取“应急+增信”两种手段提供信用保障支持。该方式有点类似贵州省成立省融资担保公司,目的还是通过增信措施提升区域信用水平。当然债务重组能解决一时问题,能否解决根本问题还不确定。

2021年3月6日,财政部网站发布《2020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文件再次强调“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 处置机制,做到‘家的孩子谁抱’”。而实际上“中央不救助原则” 早在2014年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就已经提出,并在历次重要 财经 会议文件中都有所提及。官方也一直表态“消灭隐性债务”。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站中央的角度,要避免道德风险,肯定得表态不救助。但是从地方政府既有财力和资源来看,短期内全部偿还现有的隐性债务并不现实,除非对大部分债务变性(转经营性债务的标准放宽),或通过 出清的方式来解决。但是简单粗暴地解决政府债务可能会引发很多不可控的后果。而且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是 历史 遗留问题,是中央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称多年累积的结果。毕竟多数城投公司的借贷资金最终用于建设对全 社会 有正外部性的民生项目。

更加现实的选择就是“严禁增量”和 “以时间换空间”,通过经济增长和通胀来实现全 社会 分担。今年人大报告也特意提出“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就是希望从央地关系改革入手扭转全局。但首要就是保证城投公司把债务滚下去,只要能活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在主流的“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实际上也是寄希望拉长久期来减轻偿债压力。从这个角度,“城投信仰”有其合理性。

还有很多市场人士提出城投平台整合与市场化转型的问题。即一方面加强存量城投债务管理,整合区域内的城投平台,集中最优势的资源去获取投资者的认可,同时降低再融资成本、提高再融资效率,稳住城投企业现有的债务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股权划转、资产注入等多种方式对优质城投平台进行资产整合,促进其向产业平台进行转化,以产业为基础提升再融资能力。

整体思路没有问题,欠缺的就是时间。必须认识到城投平台转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四十年了还在继续推进,城投市场化转型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某些决策不当的“毒瘤”项目,不但建设成本高企,而且建成后现金流差,还需要持续维护投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种 历史 包袱不是想甩就能甩的。

以市场高度担心的同煤集团为例,大同煤矿养着16万职工,算上家属和上下游,大同市内靠同煤生活的人超过80万人。建国初期就成立的大同矿务局曾承担着大同市内巨大的 社会 责任,从修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到“三供一业”,费用都需要他们承担。即使企业办 社会 已经逐步退出了,但是那些关联企业员工还需要同煤去消化。这也是很多高成本老矿区还得继续维持运营的原因。煤炭电力行业很多老厂都因为这个原因连续持续亏损,比如大唐集团保定热电厂、国家能源集团大雁公司。未来某些城投企业可能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总结来看,债务化解工作任重道远,绝非朝夕能够完成。短期,保证融资困难企业的再融资能力;中期,通过资产整合股权划转等各种方式,提升资产质量,降低融资成本;长期,进行市场化转型,提升自身经营和造血能力,改善自身现金流。三者紧密关联,不可或缺。

标签: 丽江市城乡建设投资运营2021年债权资产项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312775631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1312775631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13127756310
微信号:13127756310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