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交建2022年债权融资计划
【直辖市稀缺项目】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热销项目,火爆预热中
规模:1亿
期限:12个月
季度付息:每年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
预期收益:
A类 10万元(含)-50万元(不含) 9%
B类 50万元(含)—100万元(不含) 9.5%
C类 100万元及以上 10%
受让(认购)起点:人民币10万元
【融资主体】重庆市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万盛区经开区重点国企,主要负责万盛区的基础设施及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对万盛经开区的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止2021年6月,公司总资产达55.28亿元,公司在公开市场有发债经历。
【担保主体】重庆市XX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万盛经开区重要的城市开发建设投资和运营主体,主要负责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等业务。公司实力雄厚,总资产为176.9亿元。公司主体评级为AA,担保能力强,违约风险极低。
其他优质项目推荐:
【税率和征收率的区别_税率和征收率有什么不同?】
综投网(月07日讯
新纳入试点纳税人转让不动产、不动产经营租赁、建筑服务、销售自行开发房地产四项业务的预征率,税率,征收率看似比较复杂,笔者对其进行了梳理,以帮助记忆。预征率:一般计税。跨县市建筑:2%。不动产经营租赁、房地产销售:3%。
一、预征率:
(一)一般计税
1、跨县市建筑:2%
2、不动产经营租赁、房地产销售:3%
3、转让不动产:5%
(二)简易计税
1、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出租住房:1.5%(减按1.5%计算)
2、跨县市建筑、房地产销售:3%
3、不动产(个人出租住房外)经营租赁、转让:5%
小结:
1、预征率有2%、3%、5%三档,还有个人出租住房特例按1.5%计算。
(1)一般计税预征率用3%的多(理解:减负思路)。
例外情况:
转让不动产时预征率是5%(理解:由地税代征,不区分是一般计税还是简易计税);
跨县市建筑是2%(理解:设的低是为了避免因在建筑服务地大量超缴,机构所在地出现留抵,占压纳税人资金);
(2)简易计税的预征率用5%的多(理解:和征收率一致,保证原有地方财政收入不受影响);
例外情况:
建筑服务业(和征收率一致)和房地产销售(理解:是按预收款计算)是3%;
个人出租住房是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营业税政策平移)。
2、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预征率相同的有:房地产销售都为3%,转让不动产都为5%。
3、计算公式:一般情况下,应预缴税款=(含税销售额-可扣除)&pide;(1+税率/征收率)×预征率
例外情况:
(1)转让不动产不论一般计税还是简易计税,均按5%征收率进行换算,即预缴时都是:(含税销售额-可扣除)&pide;(1+5%)×5%。(理解:转让不动产由于是地税代征,纳税人身份由国税掌握,无法区分是不是一般纳税人)
(2)房地产销售的应预缴税款=预收款&pide;(1+适用税率/征收率)×3%;(理解:延续营业税的操作方法,收到预收款后直接乘以3%计算应预缴税款,但现在可以换算成不含税价,减轻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3)个人出租住房,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可扣除)&pide;(1+5%)×1.5%。
(4)除其他个人外,应向不动产所在地/建筑服务发生地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理解:其他个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或者租赁不动产,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应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不动产所在地、自然资源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5)纳税人提供道路通行服务,在机构所在地直接申报纳税即可,不需要预缴税款。(理解:公路很长,可能跨好几个县(市、区)甚至跨省。)
4、预缴时可从含税销售额中扣除的(公式中简称可扣除):
(1)转让不动产:不动产(不含自建)转让,可扣除不动产购置原价或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只要不是自建,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在预缴时都可扣除;
(2)个人转让住房:销售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非普通住房,可扣除购买住房价款,仅限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地区,其他地区免征增值税。
(3)跨县市建筑:可扣除支付的分包款。
供应链金融:风口下的产融之路
在中国金融压抑与金融自由化的博弈进程中,监管与市场的摩擦导致金融业务的周期性极强,从而引发金融创新的风口不断演化,而当下产业金融领域最热的风口无疑是供应链金融。探究供应链金融勃兴的原因,可以从两个大的历史背景去思考:
一是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传统业务的变革,我们可称之为技术维度;
二是宏观政策和监管环境对于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的影响,可称之为政策维度。
从技术维度看,互联网一直推动着金融基础设施和业务逻辑的底层变革,从第三方支付(微信和支付宝)取代现金和银行卡业务,到个人存款和理财逐步互联网化,再到现金贷、房抵贷业务线上化。而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也一定程度上沿袭了这种趋势,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瓶颈进行突破。
从政策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风口演进路径:从前几年全国遍地开花的政府产业基金,到2015年至2016年消费金融业务火爆,再到2017年开始的供应链金融风口。
从本质上分析,产业基金是2G(to Government)业务,其底层资产是政府城投的基础设施融资和政府主导下的非市场化投资;消费金融是2C(to Consumer)业务,其背后是住房、车、教育、旅游等各种消费场景的资产;供应链金融是2B(to Business)业务,主要底层资产是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应收预付类资产。
从2G到2C,再到2B,从宏观政策上看,分别属于政府加杠杆的投资驱动、个人加杠杆下的消费驱动和供给侧改革下的金融脱虚向实,真正为实体经济中的海量中小企业服务。因此,在目前金融强监管、降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不仅是一条政策鼓励、市场推动的产业金融之路,而且是一条转型发展、补齐短板的必选之路。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并不是融资,也不是某种金融业态或者金融属性,而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到成熟形态后自然衍生的金融功能。
通常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某个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控,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连成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流程复杂度,大幅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供应链管理的优化驱动了企业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进一步关注,供应链金融由此应运而生。
20世纪初,美国的供应链金融在工业领域起步,从银行主导逐渐发展到产业核心企业主导的阶段,最典型的是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比如UPS)和以工业企业(比如GE)为核心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
日本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路径跟美国不同,是从商业票据贴现模式发展到应收债权保理模式,这跟日本企业间结算的方式有关,早期日本企业间的结算是以商票为主,后来发展为以电子结算为主。
国内供应链金融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的物流行业整合,一些大型物流企业逐步显现出规模化和电子网络化的优势,借此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的整体物流服务,同时关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整合的概念广泛传播。
国内供应链金融行业也在尝试拓展应用如库存商品抵押融资、物资银行、融通仓模式及其相关技术模式。虽然传统银行最早参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流电商行业的崛起,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参与方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物流、电商企业通过各自优势与资金方开展合作,不断拓展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供应链金融的道与术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本质是对传统企业授信方式进行再造,将过去的主体信用转换为资产信用。传统的银行授信更看重的是交易主体自身实力,包括融资主体的综合财务状况和抵押担保措施,而供应链金融注重的是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流动资产的价值,比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资产。
供应链金融之“道”可以总结为:核心企业是“骨”,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血”,交易结构是“筋”,即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骨)+三流(血)+交易结构(筋),以上公式也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核心抓手。
关于供应链金融具体的风控之“术”,与传统融资授信业务不同,它更加注重贸易的真实性、交易风险和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具体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自偿性,是指还款来源为贸易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产品设计的基础在于授信项下的资产支持,授信偿还归结于资产项下的现金回流;
二是封闭性,是指通过设置封闭性贷款操作流程来保证专款专用,对资金流和物流进行全流程控制;
三是连续性,是指同类贸易行为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直接持续发生,以此为基础的授信行为可以反复进行,连续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信用风险;
四是特定性,是指授信项下的每次出账都要对应明确的贸易背景,做到金额、时间、交易对手等信息的严格匹配。
在交易结构设计上,根据应收账款债权人(供应商)和债务人(核心企业)的实力强弱,也可以分四种情况去设计风控方案:对于债权人强债务人强的情况,可以设计有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或者无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对于债权人强债务人弱的情况,只设计为有追索+明保理或暗保理结构;对于债权人弱债务人强的情况,设计为有追索或无追索+明保理结构;对于债权人弱债务人也弱的情况,不参与或者要求追加强担保强抵押。
此外,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展业之“术”,可以从两个大的维度去规划:空间维度与行业维度。
空间维度根据产业聚集的特点可总结为“圈链会”,分别是指商圈、产业链和行业协会(商会)。商圈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商业中心、园区企业集群等有形商圈和在线交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无形商圈(如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一个大型核心企业形成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产业集群(如海尔的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或商会是指官方或民间依法组成的有某个共同关系的社会团队,比如电子行业协会、浙江商会等。
行业维度选择比较多,需要根据资源与能力去匹配,3C消费行业、医疗健康行业与大宗商品等都是可行的领域。
供应链金融的冰与火
供应链金融目前虽然处在政策与技术的风口,但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未来仍将是一首充满起伏的冰与火之歌。
供应链金融的“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润率稳定,风险收益比不高。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暴利的业务,相比传统的地产融资和消费金融业务,它的收益并不高,而相比政府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要大得多,因此风险收益比不高。
二是资金与资产获取面临双重难度。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获取通常需要核心企业的配合,尤其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核心企业的确权难度比较大,另外上游供应商的相关数据作为核心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全部提供给保理商作为数据风控也并非易事。资金层面,保理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或者ABS资金展业,获得银行授信可能需要股东的强担保,如何持续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是目前独立供应链公司的最大难题。
三是业务规模的天花板。目前大型产业集团都在各自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导致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市场拓展难度加大,市场规模受限,同时产业集团布局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板块后,将来也一定会面临业务规模和增速的天花板,这从美国近些年的供应链金融实践可以佐证。
四是2B业务的互联网化难度更大。相比2C互联网业务的标准化和规模化,2B业务每个行业的差异性很大,支付结算和商品流通特点不一样,从阿里巴巴2B的1688网站和2C的淘宝网的影响力差异也可以看出,因此供应链金融作为2B的金融业务未来在互联网化基础上的资本化也会面临考验。
虽然有以上需要冷静思考的四点,但供应链金融作为新金融业务的重要板块,在目前中国国情下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火热的趋势仍将持续。
一方面,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与欧美国家不一样,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未建立起来,传统银行信贷局限性较大,持牌金融机构动力不足,中国大量优质的中小型企业需要供应链金融输血。
另一方面,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科技对于中国传统金融的影响很可能会像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样,比欧美成熟经济体来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标签: 万盛交建2022年债权融资计划